整理 | 北大法宝司法案例编辑组来源 | 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2批15例典型案例。其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1批5例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内容包括工伤保险待遇、劳动合同和竞业限制等;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批10例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内容包括老旧小区电梯安全、增设电梯安全隐患及大型游乐设施安全等。依据北大法宝·司法案例库,本文对15例典型案例的典型意义等进行梳理,以供参阅。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5起第四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1.彭某与某城建公司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工伤职工能否根据诊断证明书主张延长停工留薪期
【典型意义】停工留薪期是保障工伤职工权利的重要制度设计,此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是工伤职工受伤后赖以维持自身及家庭生活的主要资金来源,能否依法享受对工伤职工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停工留薪期与医疗机构认定的需脱产治疗休息的期间并不是同一概念。后者由医疗机构根据工伤职工的具体伤情判断;前者具有统一上限,能否延长应由法定专门机构按照法定程序确认。工伤职工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需要延长停工留薪期的,应当严格遵守《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程序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确认,而不能仅凭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书自行延长。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建立合理的请假审批制度,明确相关管理流程,确保双方及时、有效沟通。
【法宝引证码】CLI.C.559065735
2.赵某与某科技公司劳动合同纠纷案——用人单位能否因女职工怀孕调岗降薪
【典型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等要求,我国多部法律法规对保护女职工劳动权利与身心健康作出了特别规定。实践中,用人单位在开展日常用工管理时应注意依法保护女职工尤其是孕期、产期、哺乳期(以下简称“三期”)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能通过变相调整工作岗位、提升工作强度等方式侵害“三期”女职工的劳动权利,也不能违法降低“三期”女职工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同时,女职工也应科学评估自身身体状况,正确看待不能适应原劳动等特殊情形,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法宝引证码】CLI.C.559065736
3.张某欣等与某出租车公司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病亡职工的遗属能否以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补足抚恤金
【典型意义】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用人单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是劳动者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之一。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因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劳动者遗属少领取抚恤金等待遇的,用人单位应依法赔偿差额损失。
【法宝引证码】CLI.C.559065738
4.李某与某公司社会保险纠纷案——劳动者自行承担用人单位应缴未缴的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应否承担赔偿责任
【典型意义】社会保险费是社会保险基金的主要来源,用人单位能否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关系到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和有效运行,关系到劳动者的劳动权益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行申报、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缓缴、减免。职工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将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情况告知本人”。用人单位不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属于违法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宝引证码】CLI.C.559065739
5.某保安公司与李某竞业限制纠纷案——主体不适格,竞业限制条款是否有效
【典型意义】竞业限制是在劳动立法中保护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一项制度安排,本意是通过适度限制劳动者自由择业权以预防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进而维护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但当前一些行业、企业出现了用人单位滥用竞业限制条款限制劳动者就业权利的情况,侵害了劳动者合法权益,影响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损害了正常的营商环境。各级裁审机构在处理竞业限制争议时应当坚持统筹处理好促进企业发展和维护职工权益关系的原则,对竞业限制条款进行实质性审查,既要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又要防止因不适当扩大竞业限制范围而妨碍劳动者的择业自由;既要注重平衡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又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最大限度地实现竞业限制制度的设立初衷。
【法宝引证码】CLI.C.559065741
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件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1.安徽省砀山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老旧小区电梯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电梯属于事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的特种设备。检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政协委员提案中涉及的群众反映强烈的老旧小区电梯安全问题,及时进行案件化办理,借智特种设备专家意见,准确评估安全隐患,精准制发检察建议。对于行政机关仍未全面履职的,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持续督促行政机关开展整治工作,建立长效机制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以高质效履职持续做实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工作。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188
2.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电梯维保作业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电梯安全运行事关民生和公共安全,日常维护保养是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行政机关虽依托数字化实现电梯安全智慧监管,但过于依赖数字化,忽视维保记录的审核、异常数据分析监测,致使电梯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检察机关运用数字思维,构建数字监督模型,发现智慧监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监管不到位问题,推动从源头上优化监管规则,提升电梯安全运行水平,更好实现“数字赋能监督,监督促进治理”。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189
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辖区叉车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检察机关聚焦钢材市场、物流园区等场区叉车安全隐患,以公益诉讼检察履职护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以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提质增效,通过邀请四级人大代表及“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案件听证,破解监管难题,实现协同共治。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治理,消除风险隐患,共同筑牢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防线。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198
4.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大型游乐设施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特种设备安全运行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节假日期间,群众旅游与休闲娱乐需求显著增长,检察机关聚焦大型游乐设施安全隐患问题,制定翔实的调查方案,全面调阅档案资料、现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查明大型游乐设施安全隐患。积极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以检察建议督促市场监管部门严格执法,促使运营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消除设备运行潜在隐患,提升行业管理水平,保障安全游乐环境。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199
5.湖北省赤壁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水上特种设备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检察机关紧盯水上浮吊设施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问题,对于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后仍未全面依法履职,隐患持续存在,委托专家出具专业意见,为全面查清违法事实、固定证据、提起诉讼提供支持,以“诉”的确认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恢复受损公共利益,助力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202
6.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既有住宅增设电梯是适老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民生保障项目。检察机关通过数据碰撞比对、专家咨询等查明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安全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及脱管漏管问题,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作用,促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加强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统筹实施和电梯使用管理制度落实,提升电梯安全监管效能和共治合力。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203
7.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燃气陶瓷窑炉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景德镇时指出,要“进一步把陶瓷产业做大做强,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检察机关把保障制瓷关键设备燃气窑炉安全作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的重要切口,主动服务中心大局,紧盯燃气窑炉安全上下游全链条监管,依托代表建议与检察建议衔接转化机制,邀请具有专业背景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办案,督促相关部门依法合力履职,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204
8.河南省嵩县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中央空调机组附属压力容器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针对中央空调附属特种设备监管存在的“盲区”,检察机关通过制发检察建议、公开听证等方式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对辖区内中央空调附属特种设备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整治,及时消除安全风险和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通过专题调研报告,协调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规范行业安全管理,保障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205
9.江苏省泰兴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乡村浴室锅炉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乡村浴室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点多面广,经营者利用“大容小标”逃避特种设备监管、消防责任落实不到位等,存在安全生产风险,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通过检察建议、圆桌会议等方式督促职能部门形成专项整治、分类整改合力,守护群众身边安全。
【法宝引证码】CLI.C.559081207
10.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商业综合体自动扶梯安全隐患行政公益诉讼案
【典型意义】商业综合体自动扶梯运行安全风险隐蔽、普遍,对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安全具有实质危害。检察机关紧盯群众身边的突出安全隐患问题细化监督要点,通过法律监督督促行政机关履行监管职责,企业落实安全责任,推动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化解重点公共场所自动扶梯运行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